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分别讨论了效能度量的难点和误区、业界案例和关键原则、度量实践框架、度量指标体系设计、度量常用分析方法,但在中大规模企业中成功落地效能度量还有很多因素需要考虑,本篇文章我就结合近期落地经验,来介绍一下落地过程中具体的实施建议。
系统性建设研发效能度量体系
在企业研发效能度量体系建设的初始阶段,大家的关注点可能都聚焦在度量什么样的指标、如何采集和计算、如何展示报表等问题上,这只是在做一些单点能力的建设,但并没有形成体系。随着持续深入的推进,需要更加系统性地思考,对于研发效能度量体系也会有不同的理解。下图给出了某互联网大厂效能度量体系的架构图。
在图中,有以下几部分内容需要重点关注:
度量的用户场景
度量指标是统计出来用来给人来看的,我们首先要找准用户和场景,没有目的性的堆砌指标没有任何价值。
比如,高层管理者一般关注组织级的效能评估结果,包括整体的研发投入产出、战略的资源分配和达成情况、业务满意度、各事业部北极星指标的横向对比、研发效能月报等,但可能不会关注特别细节的指标数据。团队级管理者不仅会关注团队交付效率、交付质量、交付能力等全方位的效能指标,并且希望度量平台具备问题自动化诊断和分析能力,能够结合趋势、下钻、关联分析等多种手段帮助识别效能瓶颈。工程师也会关注一些效能指标,用于对个人工作进行需求、任务、代码、缺陷等维度的统计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