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单吓死人了!赶紧去问清楚,不过可不能乱说话

1湛江站长网(http://www.0759zz.com)据报道,36岁的Laura Harris女士发现运营商沃达丰对其的某月账单收费高达2000英镑(约合19344元人民币),主要原因是她在自己并不知晓的情况下,在数周内使用了33G流量,而她通常的月账单金额为40英镑~50英镑。Harris女士感觉非常不对劲。

为弄清楚这33G流量产生的原因,Harris女士请了第三方公司Forensic Mobile Services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她的手机从7月24日到9月底数据消耗出现了异常,主要表现为“异常上行传输”。通常,Harris女士使用Facebook、Apple服务、Safari和 MailOnline,每月流量为1.37G左右。但在异常的那段时间里,Mail应用消耗了52G流量。技术分析发现,在苹果手机上使用微软Exchange时,如果某封邮件未发送成功,手机会不停地尝试发送邮件,因此不断产生流量。

住在英国伦敦南部的Conan Sturdy某天带着他的儿子去露营,因为下雨无法外出,Sturdy便让孩子在手机上看了6段《海绵宝宝》视频,结果流量超出5.4G,月账单额达到3309英镑(约合32027元人民币),而他平时的账单通常为每月50英镑,含2G数据流量。

尽管账单金额让人难以接受,但用户们在措辞方面依然非常谨慎,在不明责任的前提下不会轻易将污名推给运营商。42岁的Sturdy靠接电焊零活儿为生,收入微薄,此次露营选择的是7英镑/天的廉价路线,根本无力支付如此高昂的费用。但他依然对媒体表示,“我确实收到了英国电信提醒流量将超限的短信,但我没想到会超这么多……我知道我必须得支付超支的部分……我不怀疑,我之前应该仔细读读合同条款的。”

运营商:

“又来糟心事了!一定要明确责任!不过也要以人为本,关怀用户。”

在Harris女士产生巨额流量的事件处理过程中,双方就责任归属产生了分歧,其间,沃达丰据理力争,在责任划分上丝毫不让步。

沃达丰表示曾向Harris女士发送了短信提醒。Harris女士虽然已经请第三方对流量异常进行了分析,但还是以质疑计费错误为由,提出只愿意支付合同约定的月费,拒绝支付超额的数据流量费。沃达丰拒绝了这一请求。Harris女士随后向独立仲裁机构Ombudsman(非营利机构,协调移动运营商和用户纠纷)投诉并请求其介入,同时沃达丰对Harris女士实施了断网配合调查。Ombudsman后来出具的报告肯定了Mail应用在其苹果手机上确实存在缺陷,但依然支持沃达丰一方,报告称:“您(Harris女士)可能并不清楚应用在主动消耗流量,但我们认可您所签订的合同条款,即您必须全额支付所产生的费用。” Ombudsman给沃达丰的唯一建议是,应为“服务不到位”道歉。Harris女士对报告结果表示愤怒,无法接受。一周后,Ombudsman再次联络沃达丰,希望沃达丰重新考虑Harris女士的案例,“我们非常抱歉Harris女士对流量费用不满,但我们确信计费无误。”沃达丰后来表示,“出于‘善意’,我们将免除Harris女士存疑的流量费用,共计1057英镑,但她仍需缴纳她并无异议的费用。”同时,沃达丰还向Harris女士推荐了一款更适合她的月套餐。

查询国外的报道,运营商为异常流量账单部分免单的案例时有发生,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运营商基本都会特意强调,此举是出于“善意”而非己方责任。比如,不久前,美国一位83岁的老人Ron Dorff使用拨号上网,因他的调制解调器误拨到一个国际号码上导致两个月内产生了24000美元的高额账单,AT&T虽然确信己方无责,但是依然免除了这位老人的账单。从运营商角度来看,此举一方面可以为企业赢得更好的公众形象,另一方面也是运营商用心留住用户的重要手段。德国电信高级客户关系专家Nora Merenyi指出,月度账单对于用户离网的影响非常大,以两年期合同用户为例,如果他(她)在最初的3个月里没有选对最适合自己的套餐,遭遇了“天价账单”,那么在剩余的20个月中,即使运营商非常努力去维护,那这位用户的满意度也会维持在较低水平,离网的可能性较高。

第三方机构:

“努力调解吧!不忘初心,维持中立,这是根本原则。”

对于流量计费纠纷的责任认定,很多情况下都会上演“罗生门”,用户和运营商各执一词。在这样的情况下,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就显得尤为必要。

在英国,Harris女士找到的Ombudsman就是一家典型的第三方仲裁机构。这家机构成立已有十余年,最重要的是获得了英国通信管制机构Ofcom的认可,其工作内容符合英国2003年《通信法》的要求。用户和运营商经过沟通如若无法达成共识,那这样的机构就开始发挥作用。但Ombudsman态度中立,规程严谨,并不会成为裹挟用户声讨运营商的平台,且对用户完全免费。该机构明确警示,用户在签订合同前必须花力气弄清楚套餐的限制,读懂合同条款和限制条件。“如果(运营商)出示的相关文件清楚列明了限制,但您没有阅读或是忽视了,那我们也无能为力。如果运营商提供的信息有缺失、不足或是存在误导,那我们将介入。”

记者注意到,在Ombudsman网页上列出的经典案例中,就有一宗流量纠纷事件。一位用户接到了高额账单,原因是数据流量收费,但表示在签订合同时曾要求对数据上限封顶。Ombudsman调查后得出结论:收费准确,所在网络服务商在英国国内并未提供数据封顶业务,但针对出境漫游用户提供该业务,且该内容在合同条款和约定中明确列出。为此,Ombudsman认定无证据表明运营商计费有误,对运营商无行动建议。

这一案例值得运营商高度重视。如今,4G正在全球快速铺开,很多用户在更换4G套餐时都会重新签订服务合同,为此运营商应高度重视对于合同条款的更新,如有必要可加入常见的温馨提示,帮助用户从一开始就对数据使用有明确的认知。

dawei

【声明】:嘉兴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