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品牌在增长受阻时,第一反应是增加产品品类。
比如,你是一家纯牛奶品牌,为了获得增长,你开始生产低脂牛奶、含乳饮料。但是,买纯牛奶的消费者,一般不会同时买低脂牛奶和含乳饮料。
增加品类这种做法, 短期内会带来增长,但从长期来看,各个品类之间没有形成合力,反而分散了企业的营销资源,臃肿的产品线最终会变成企业的增长负担。
这就是最常见的“增长天花板”。如何打破这个天花板呢?我认为关键是:
不能用“品类”思考增长问题,而是要用“场景”来思考。
用场景替代品类,打破增长的天花板
我们回到那个牛奶品牌的增长课题上,尝试用场景替代品类,重新思考一下这件事。
牛奶是一项家庭消费品,主要购买者是25-45岁的妈妈们。
早餐时间,妈妈们会准备“早餐奶”。把牛奶作为早餐,是为了补充一天的营养和能量。
所以,“早餐奶”一般有两种研发思路:一种是在牛奶里添加谷物,起到扛饿的作用,这是补充能量;另一种研发思路是,提高牛奶的蛋白含量,添加钙、锌等营养元素,这是补充营养。
妈妈送孩子上学时,会给孩子塞一些零食。在奶制品里,奶酪棒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携带方便、有甜味、还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