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http://www.xiamenwang.cn)观点罗马不是,建成的。早在两年前,河南省肿瘤医院就着手启动建设“大数据平台”,成为国内较早试水医疗大数据的医院之一。
这缘于现实难题的倒逼。
河南省肿瘤医院作为区域性肿瘤,,是国内肿瘤专科医院第一梯队。不过,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烦恼也渐渐摆在医院的案头,在强手林立的竞争中,医院急需进一步提升科研能力建设,这将是实现长远发展的持续动能和核心竞争力。
然而科研却成了医生们心头的老大难——作为一家肿瘤专科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年门诊量超过50万,临床医生工作之繁重可以想见。临床工作挤占了医生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对于科研,医生的时间和精力的分配面临着巨大压力。
如何帮助医生在科研时节省时间和精力?
“寻脉问诊”,河南省肿瘤医院调研发现,“随访”是制约医生科研的重要环节。因为对于要做临床研究的肿瘤医生来说,随访是一个核心的部分,如总生存期、五年生存周期、不良反应等评判都需要长期的随访支撑,离开了随访的数据积累,临床研究价值根本无从谈起。而病历数据的收集和查询,以及对一些患者的后续进一步随访,却极耗时间和精力。
难题虽难,但并非无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带来高效的随访解决方案——借助大数据和AI来进行标准化自动推送,再交付专业随访团队来操作,以此保证随访信息的准确记录和分析,进一步将随访数据和临床数据进行拼接,对临床诊疗进行反馈和指导,这在全球医疗界已有成功案例。
基于此,河南省肿瘤医决定建设自己的“大数据平台”——临床诊疗数据平台,以推动科研和临床工作的高效、精准的开展。
2016年,河南省肿瘤医院与零氪科技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全面启动医院“临床诊疗数据平台”建设,对院内临床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和挖掘,并,开展肿瘤患者的随访服务。
大数据随访系统
河南省肿瘤医院张建功院长介绍,基于大数据平台的随访系统会结合病历的实际情况,通过标准化、自动化、全引导的智能推送随访任务,确保即使对于疾病情况千差万别的患者,也能在最合理的窗口期接受专业团队的随访,有效提高随访率和成功率——目前,我们医院的“预期全样本的离院患者,长期有效随访率高于85%,科研项目的入组患者有效随访率高于90%。”
无论效率、速度还是准确度,基于大数据的随访系统是人工所无法比拟的。
而且,大数据随访系统在借助全引导式随访模式保证随访质量的同时,还会对随访全过程进行详细的录音,自动将录音和患者关联,让每一个随访数据点位“有据可查”。系统还通过医患互动应用通过APP、微信、医患互动活动等方式,增加医患交流渠道和有效性,提升对患者的服务精度和依从性。
大数据随访的价值很快显现。截至目前,通过数据结构化处理及后续随访,河南省肿瘤医院的医疗大数据项目完成病历结构化处理超过15万份,成为医生临床科研的宝贵“数据库”,对于该院科研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科研能力一年一个台阶,驱动整个医院向好发展,也让业内斑窥到大数据赋能医疗的部分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