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e#
上周科技互联网圈最大的新闻可能就是 Google 将在中国设立新的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所有人都认为这是 Google 将要回归中国的一个信号,即便这次 Google 只是加个十几人的小部门,但很好地公关成了一次让互联网圈小高潮的“回归”。
“Google 回归"就像狼来了一样喊了很多年,很多科技互联网圈的人对 Google 的怀念几乎每隔一阵子就要来一次,并将当初 Google 的离开归罪于百度和某些不可言说的因素。
我们回溯到十几年前,那个时候 Google 在中国还叫“谷歌”,谷歌于 2000 年 9 月提供中文搜索服务,次年 9 月百度正式提供中文搜索服务。一开始的时候是雅虎、谷歌、百度三个玩家最大,其中雅虎系所占份额最多。
在 2005 年之前,一直是雅虎系全年营收所占比例最高,但是市场份额在逐年下降。
与
2004 年对比, 2005 年底"搜索引擎用户最常使用搜索引擎网站" 发生很大的改变。百度为 56.6%,谷歌为 32.8%,雅虎/一搜为
6.1%。而中国搜索引擎用户使用量市场份额,百度所占份额增长迅猛,由 2004 年的 33.1% 提升到 2005 年的
46.5%;谷歌也有上升,从 2004 年的 22.4% 提升到
26.9%;而雅虎系主要因为用户对地址栏搜索的使用率下降及一搜品牌调整,而造成从 2004 年的 30.2% 下降到 2005 年的
15.6%,并且失去了排名第二的位置。雅虎系逐渐淡出搜索引擎市场,百度和谷歌一决高下。
那个时候,现在总有人说中国
COPY 硅谷,那个时候可真是谷歌
COPY百度,你说百度是最懂中文的搜索引擎确实一点都不过分。百度连续推出了一系列非常迎合中国人的产品:百度贴吧,百度MP3,百度百科,百度文库、百度贴吧、百度空间。使得当时同为竞争对手的谷歌几无还手之力。
谷歌那时候还有着浓浓的理想主义,只懂技术不懂商业,加之中国市场的负责人更并不真正了解中国市场,导致他们即使把百度的产品线几乎抄了个遍,依然没能打过百度。如果你还有印象,应该还记得当初谷歌和巨鲸音乐网的合作,还有推出的谷歌风云榜等等一系列模仿百度的产品。而今几乎无人再能记起。
2000 年到2007
年这段时间,中国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环境,草根站长兴起。那时候仅仅一百多名草根站长做的网站就占到了整个中文互联网流量的三分之一。浓浓海归范的谷歌哪里瞧得上这些,于是这些草根站长都被百度利用百度联盟收入麾下,为百度提供了肥沃的内容和流量土壤,买下
hao123 更是成名之作,而谷歌收购的 265
几成笑柄。百度此后一系列接地气的推广更是把谷歌打得措手不及,地址栏默认搜索引擎到网吧线下推广,谷歌被逼得一度入股了版权问题颇有争议的迅雷来获取并不干净的流量。
谷歌退出中国的时候,与百度的市场份额已经拉开了不可扭转的巨大差距,败局已定。所以谷歌当时能够干脆退出中国的原因倒也不完全是因为互联网圈一部分人乡愿的极客精神,毕竟那个时候三个中国区负责人走了俩,太区市场总监王怀南与大中华区联合总裁周韶宁几乎同时离职,只剩李开复一人,总部此时已经对李开复再难容忍。整个团队内斗,几乎都散掉了,市场份额就这点还赚不到什么钱,用深陷泥潭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图片来自 iResearch
在谷歌把中国公司在海外投放广告获得的收入都算作谷歌中国的收入前提下,比较谷歌和百度收入份额着实意义不大。从上面两张图可以清晰看出:
谷歌 2005 年进入中国,2010 年初宣布退出,期间的搜索请求数(市场份额)逐年呈下降趋势。以艾瑞数据为例, 2005 年的时候是 26.9%,到 2009 年变成了 18.9 %。
李彦宏曾在公开场合回应过谷歌退出中国的事:“谷歌开始提供中文搜索服务是 2000 年 9 月份,百度开始提供中文搜索服务是 2001 年 9 月份。谷歌进入中国的时候份额跟百度差不多,到 2005 年的时候,百度跟谷歌的搜索份额相差不大,但我们略微领先。直到 2010 年谷歌退出中国的时候,我们是大幅度的领先,领先的不只一点半点。”
这还是谷歌算上中国公司在外投放之后的市场营收份额
所以在谷歌退出中国时,微软的鲍尔默酸谷歌也不无道理。
“网络攻击每天都有,我认为没有出现什么异常情况,因此我对谷歌考虑退出中国不太理解。我们每天都遭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攻击,我认为其他人也是如此,我们没看到什么不同寻常的事情。”(当时谷歌离开中国有一个原因是经常受到网络攻击)
#p#副标题#e#
由于谷歌的退出中国,也使得相当一部分外企对中国有了忌惮,于是你看到了过去进入中国的国外互联网科技大公司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土不服,甚至彻底输掉退出中国。直到 Uber 进入中国市场才有所好转,当然,如你所知,结果仍然是被中国本土公司滴滴吞并而告终。
李彦宏在
2013 年底决定将百度转型
AI,次年招来吴恩达担任百度公司首席科学家,负责百度研究院的领导工作,并开始在各个场合讲述未来是人工智能的理念。从一开始大家对他的嘲笑到后来阿里腾讯以及各家小巨头的纷纷入局,人工智能的概念在中国逐渐被炒热。 2017 年在李彦宏开无人车上五环事件之后,“无人车”人工智能真正被推向了高潮。 12 月 18 日,北京交通委发布指导文件,规范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并将推出第一批可用于自动驾驶测试的道路,允许无人车在北京进行上路路测。更是首次对无人车合法性的承认。
所以也有了文章的标题,Google
回归中国最应该感谢百度,感谢李彦宏,因为是他帮助前期做了充分的市场教育,使得整个人工智能市场被炒热,每一家都在建自己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千金难求一个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人们开始真正地了解看起来“冷冰冰”的技术,开始关心
Google 要在中国设立一个人工智能研究中心。
两个对手多年后再次相遇,当初水土不服的
Google
这次能够打赢百度么?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人才短缺的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只是增设一个十几人的小部分又能做些什么呢?何况百度这些年不断加大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几乎做到了研发、产、品落地与
Google 同步,证明了中国的技术人才和技术实力并不比美国差。
至于那些因为 Google 所谓“回归”而高潮的人,就像每隔一段时间就开始怀念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人民用鼠标投票,他们在七年前就选择了更懂中文的搜索引擎,现在他们将开始选择更懂中国的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