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e#
来源:雷科技
随着汽车智能化不断提速,如今不少家用车都达到了L2 级自动驾驶水平,然而作为自动驾驶 " 第一梯队 " 的特斯拉,近年来的口碑却不断走向下坡。
最近知乎上一位特斯拉 Model 3 车主发布了一篇 "特斯拉 Model 3 自动驾驶(FSD)突然加速撞向货车" 的文章,作者还在文中注明:如有与事实不符的情况,愿承担法律责任。
截止发稿前,特斯拉官方未对此事作出任何回应。
先来简单梳理一下事情起因结果,这篇文章前半段都在描述作者购买特斯拉 Model 3 的经历和使用自动驾驶系统的感受,总体没有太大的槽点,不过作者为引述下文的事故,前文针对性地对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做了点评,当中包括有使用FSD(Full Self-Driving)自动驾驶系统引发的几次" 幽灵刹车 "。
而下文再次提及到特斯拉的 FSD 自动驾驶系统,车主认为是它的问题酿成了一起撞车事故—— 2020 年 6 月 24 日,车主驾驶这辆特斯拉 Model 3 行驶在深圳南坪快速时,由于最右侧车道变窄,右侧车道上的渣土车正常变道(车道为虚线)。然而从行车记录仪可以看到,这辆 Model 3 并没有减速让行,而是直接加速撞向渣土车,车主表示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最终两车相撞,所幸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 Model 3 前方摄像头画面)
(事故车 Model 3 侧面摄像头画面)
事后车主认为是" 具有完全自动驾驶能力 " 的 FSD造成的事故,因此向特斯拉售后维权,而工作人员给出的答复可以概括为" 后台数据没有异常 "、" 系统还在完善中 "、" 车主应该全程监控 "之类的说法,换言之特斯拉不对事件负责。
针对这次事故,我们大可认为特斯拉工作人员对事故作出了如下定论:" 后台数据没有异常 " 证明 FSD 系统是按照正常跟车的逻辑来工作的;" 系统还在完善中 " 表明特斯拉的 FSD 现阶段存在一定的缺陷,也就是无法避免存在的 " 机器盲区 ";" 车主应该全程监控 " 则把事故归咎在车主没有及时介入。
#p#分页标题#e#
以上定论一定程度上认定特斯拉的FSD 系统无责任,但对于车主而言显然是不公平的,尤其是对于有选购 FSD 系统的特斯拉车主而言,潜在的隐患更是增加了发生事故的风险。
#p#副标题#e#
说到特斯拉的 AutoPilot 自动驾驶系统,业内对此评价不一,有一部分人认为其成熟度很高,是当今自动驾驶水平较高的系统,也有人持反对观点,认为特斯拉这套自动驾驶潜在一定的风险,驾驶者不应完全放任 AutoPilot 去操纵车辆。
#p#副标题#e#
根据公共数据库 tesladeaths.com 汇编的数据显示,2013-2020 年涉及特斯拉汽车的致死交通事故当中,有 10 宗事故中驾驶者是开启了 Autopilot 辅助驾驶系统,而最终证实 Autopilot 系统为事故主因的就有 4 宗。这组数据其实也警示了特斯拉车主,自动驾驶系统确实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回到这次国内特斯拉 Model 3 的事故,FSD 是区别于 Autopilot 辅助驾驶的最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如今已达到 3.0 版本,整个系统由摄像头为主导,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为辅,以 HW 3.0 为例,整车合共配备六个摄像头、1 个增强版毫米波雷达和12 个超声波雷达。而这次事故中的 Model 3,车主表示选购的是 HW 2.5 版本的 FSD 系统,摄像头和雷达的个数和 3.0 版本基本无异。
参考特斯拉 FSD 摄像头和雷达的安装位置,两侧 B 柱、前翼子版、前挡风玻璃和车尾都布置了摄像头,而毫米波雷达只有前置安装,考虑到此次事故发生碰撞的位置是车头右侧,可以猜想是前置摄像头和前置毫米波雷达的盲区位置,所以无法被 FSD 识别。
而对于 " 车辆突然加速 " 的问题,考虑到车主正在使用 FSD 系统,这辆 Model 3 极可能处于自适应巡航的工况,也就是打开了自动跟车功能。由于未能识别侧面的渣土车,前方车辆起步后,这辆 Model 3 也跟随加速行驶,直接撞上了渣土车。
摄像头加雷达,为何还有漏洞?
很多人会不解,一辆车配备如此多的摄像头,还有各种雷达的辅助探测,为何还不能解决盲区和识别的问题?
以目前 FSD 系统的主要传感方案——摄像头为例,其工作原理是靠测距结合算法来实现系统功能,包括一系列的主被动安全功能,如自适应续航、主动刹车和车道保持等等。目前业界也有斯巴鲁的 Eyesight 系统,同样是基于摄像头打造的汽车安全系统。
斯巴鲁 Eyesight 系统
#p#副标题#e#
摄像头能实现大部分自动驾驶所需要的功能,然而其劣势也很明显,就是上述事故所提及的" 盲区 "问题,不论是人眼还是摄像头,所收集的影像和画面都是存在局限性的,一旦系统未能收集到必要的信息,便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而摄像头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在雨雾天气,能见度较低的环境下,摄像头无法测距更会导致系统失效的情况。
与摄像头配合的是毫米波雷达,虽说这种雷达的优点是不受天气影响、测量范围广和精度高,但其劣势也有无法识别行人、路牌等等,更有车主直言 HW 2.5 版本的 FSD 无法识别路上的雪糕筒,似乎也间接解释了这套 FSD 无法识别渣土车的原因。
当然,也有网友给出猜测,可能是 HW 2.5 的 FSD 系统把这辆渣土车识别成两辆独立的车辆,导致发生的事故。
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理论上还离我们有一点距离,但它系统中的 " 自动跟车 " 功能,如今已经普及到很多家用车上。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十多万的自主品牌车型也已经搭载有ACC 自适应续航系统,如长安 CS75、吉利博瑞和哈佛 H7 等。
#p#分页标题#e#
很多人都知道自动巡航这个配置,而 ACC 自适应续航便是自动巡航的加强版,加强后的系统可以适应不同速度下的跟车操作,如今不少车型都可做到时速30km 以上的自适应巡航,也有车型可以做到时速 0 到 180km 的自适应巡航,这个功能大致和特斯拉的 FSD 系统一样,同样靠雷达和摄像头进行道路识别。
而目前来看,雷达和摄像头的组合并不完美,如天籁的 ACC 自适应巡航系统,只能识别快速移动的物体,慢速、静止的物体识别度并不高,系统甚至无法及时预警和介入。
#p#副标题#e#
ACC 自适应续航系统和其他主被动安全配置一样,都是处于 L2-L3 阶段的驾驶辅助功能,想要解放人的手脚是远不满足的。作为驾驶者,更不能完全放任电脑去操纵车辆。众多事故也告诫我们,并不是配备了 ACC 自适应巡航系统,追尾事故就能迎刃而解,道路交通如此复杂,一旦大意就输了。
事实告诉我们,即便是多个摄像头和雷达组成的特斯拉 FSD 系统,也有出错的可能,更别说放任其在复杂的路况上行驶。目前任何一种汽车上的自动驾驶系统都并不完善,要想真正 " 放开双手 ",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