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拆墙满月 第一部个人信息保护法如何兼顾“防”与“放”?

按照工信部此前要求,互联网企业须在9月17日之前接触屏蔽网址链接,一个月过去了,互联网平台间的“拆墙”进展如何?10月17日,北京商报记者实操发现,虽有进展,但外链屏蔽的问题尚未完全解除,“火星文”分享、保存本地再分享等情况仍存。
 
互联网平台间未完全拆除的“高墙”,仍有部分未解的安全问题。适逢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11月1日,我国首部个人信息保护法也将正式施行。互联网时代,如何在“拆墙”的同时保证个人信息安全?为此,北京商报记者采访了多名专家。
 
 
拆墙进展:未完全解除外链屏蔽
 
9月13日,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7月启动的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行动中,屏蔽网址链接是重点整治的问题之一。腾讯、阿里巴巴、今日头条在当日先后对此发表回应表示支持。
 
以腾讯为例,腾讯在9月17日发布关于《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称,第一阶段将于当日起开始执行,具体包含用户可以在一对一聊天场景中访问外部链接、为用户提供自主选择权、设立外链投诉入口,并对外链提供平台的管理有效性设立信用分级等。
 
10月17日,北京商报记者尝试在微信一对一聊天场景中分享和访问外部链接时发现,解除外链屏蔽并不完全。今日头条的分享可以直接点开,抖音仍需下载视频到本地后分享在聊天场景中,淘宝分享的链接也需在聊天中复制后在淘宝打开。
 
在淘宝一对一聊天场景内点击微信公众号链接时,手机跳出提醒称“下个页面不受我们控制哦,使用时请注意安全”,在选择“浏览器打开”后,可使用默认浏览器阅读链接内容。
 
安全底线:开放生态需注重安全
 
在互联网企业的说法中,“安全”被反复强调。工信部部长肖亚庆此前在发布会上也表示,“互联网安全是底线”。
 
链接的安全性是部分专家担心的问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告诉记者:“开放生态和封闭生态之间,存在一个天然的鸿沟,那就是开放生态存在外部输入风险,封闭生态内部相对单一,信息筛选和信息监管难度要小很多。封闭生态本身给用户提供了一定的安全性。比如由于微信的封闭性,营销号、诈骗号才没有在微信大量出现。”
 
此外,若在链接开放后出现安全问题,责任的认定也是一个难点。在数据流通的情况下,数据产权如何厘清,还需相关标准明确。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首部《个人信息保护法》将于11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增加了对于互联网平台的监管和限制。

dawei

【声明】:嘉兴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