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之前,有一位资深的互联网从业者曾对我说:“如果说互联网行业是一个创新的行业,那么它的创新至少有70%体现在名词的创造上。”随着研究互联网的时间增长,我越来越觉得这位前辈的话确实是一语中的。似乎每过几个月,就会有一个新的名词被捧上风口。每一个新的概念火起来时,都会出现诸如“今年是XX元年”,“未来是XX的世纪”等说法,但除了很少一部分概念最终能落地之外,大部分名词会在很快的时间里被人们遗忘。
这一次,站在风口浪尖的热词是“元宇宙”。和之前所有的互联网热词一样,“元宇宙”一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就受到了各种赞誉。一些人将其称为人类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一些人将其称为未来数字经济中最有前途的领域。与此同时,各种和“元宇宙”有关的项目和企业也像雨后春笋一样地涌现了出来。所有的一切,都那么似曾相识。
客观地说,现在关于元宇宙的各种赞誉之中,确实有不少反映了科技的动向,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但其中也包含了很多过度,甚至过于玄幻的想象。
世界著名的科技咨询公司高德纳(Gartner)曾经提出过一个技术成熟度模型。根据这个模型,在一种技术成熟之前,社会上往往会出现对于这种技术的过高期望,但这个时候,技术距离真正可以投入大规模的应用可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如果对比高德纳的这个技术成熟模型,我们不难看到,现在元宇宙的发展很可能还处于这个模型所讲的“过高预期”的阶段。假如我们不加区分,一味追捧这个概念,那么由于预期和实践之间的落差,在不久的将来,元宇宙这个概念,连同和它相关的各种产业就可能很快被人贬为一文不值。相关的各种产业就可能遭遇到一次没有必要的动荡,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因此,相比于陷入对元宇宙的无尽想象,更为可取的一种态度是脚踏实地地想明白与元宇宙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元宇宙究竟是什么?它究竟能为我们带来哪些机会?它能为人们的生活带去怎样的便利?能对产业实现怎样的变革?它需要依赖哪些新技术、又能催生哪些新技术?只有搞明白了这些,我们未来对元宇宙的利用才能行稳而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