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封店”冲击波仍在继续。
近期又有多家上市公司披露旗下子公司跨境电商业务因涉嫌违反亚马逊平台规则后被封店铺和资金冻结情况。ST华鼎公告显示,全资子公司通拓科技被禁售关闭店铺数共计54个,涉嫌冻结资金4143万元人民币。此前,天泽信息(300209,股吧)也发布公告披露控股子公司有棵树在亚马逊平台的受限资金中,已知涉嫌冻结的资金约为1.3亿元。
“部分疑似冻结资金无法收回的风险在增加,站点解封的时间也无法准确预估。”天泽信息透露。
涉嫌虚假评论违反电商平台规则引起跨境电商圈大动荡。对于卖家而言,货卖出去了钱却要不回来,经营难以为继。
“封店导致资金冻结。关键是现在钱取不出来,继而影响到整体的正常经营,有些同行甚至出现工资发不出去不得不裁员的情况。”
有被封店的亚马逊卖家向记者如是透露。
无独有偶,亚马逊今年更新了支付服务商计划,要求卖家们必须使用指定的支付工具。从7月15日起,如果卖家使用未参与该计划的支付服务商,那么亚马逊将停止向该卖家付款。亚马逊表示这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发现、防范和处置不合规行为的能力,保护消费者和卖家免受欺诈等违规行为的侵害。
一时间,如何合规地让经营所得回到囊中,成为跨境电商卖家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爆单拒付成“幸福的烦恼”
创业的第一单就被诈骗了。跨境电商企业梵海集团联合创始人胡鹏程向记者回忆起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所经历的那些“消费者欺诈性交易”。
从2017年开始辞职创业进军跨境电商行业,胡鹏程和团队一直聚焦做定制礼品独立站业务。当时,胡鹏程的创业团队跑遍了整个中国的定制礼品市场的供应链,把独立站跨境电商网站搭建得非常漂亮,在第一条广告打出去之后,梵海集团很快收到一个200多美金的订单。
“收到第一个订单的时候,我们特别开心,非常用心地把产品包装好邮寄出去了。但意外的是,消费者收到包裹后第一时间取消订单并发起拒付。”胡鹏程感慨道,“我们不仅要把钱退给消费者,还被银行额外罚款。”
除了消费者恶意拒付的欺诈性交易之外,产品卖得太好有时也会变成一种“幸福的烦恼”。
胡鹏程表示,之前遇到订单特别多的时候,工厂供应链供应不过来,导致发货不及时,就出现消费者投诉,消费者一投诉,境外收款公司就把卖家的账户和资金冻结了。“那笔钱到现在也还没取出来。”胡鹏程表示,“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供应链问题。国外收单机构基本上是看用户投诉率的,如果发货不及时,用户就会投诉。如果用户投诉率比较高,收单机构就会对卖家采取惩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