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解局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微信:zjjms2020
正解局ID:zhengjieclub
很多国人惊讶,日本人为什么能拿到那么多诺贝尔奖。
根据统计,日本人(包括外籍日本学者)到现在已经拿下29个诺贝尔奖,在全亚洲位居第1,全世界第7(排前面的都是欧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这样的成绩,可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
但是,日本很多人,却不这样看。
今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真锅淑郎,就是在日本出生,后来加入美国国籍的。
获得诺奖的感言中,他直白地说,“我不想回日本。”
如果说这种顶级人才跑到美国,日本人还能“忍”。
但前段时间的一件事情,彻底让日本人炸了锅:
“光催化”之父,诺贝尔奖的热门人选,日本顶级科学家藤岛昭全职加盟上海理工大学,而且还带了一整个团队。
很多日本人气得骂他是“叛徒”。
那么,藤岛昭为什么要来中国?这背后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重视的东西呢?
藤岛昭素是“光触媒”的发现者,先前已经很多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提名,一直是诺贝尔奖的热门人选。
在读博士期间,藤岛昭就和导师一起发现了水的光解现象,后来被称为“本多-藤岛效应”。
由于发现过于超前,研究成果直到1972年论文才在《自然》杂志上发表。
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他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环保、医疗领域。
比如,中国国家大剧院正在使用的光催化自洁玻璃,空调过滤器中可以分解甲醛等有害气体,该研究成果还可以用来治疗疟疾等疾病。
其实,藤岛昭早就是中国外国籍院士,曾经指导过30多位中国留学生,还培养出江雷、刘忠范、姚建年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创造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
毫无疑问,这次藤岛昭加入上海理工大学,给了中国在“光催化”研究领域的最佳助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