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亿元的研发投入,21658件专利,硬核科技Top3,这才是解读联想集团科创属性的关键数据。
作者 | 江湖老刘
编辑 | 江湖哥
“如果说联想集团被拦在科创板门外的一个原因是因为科创属性不足,那么今后科创属性不如联想集团的其他企业,更要被挡在科创板门外。”
就在联想集团终止科创板IPO之路成为行业热议话题后,财经媒体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刊发的一则评论文章中写下了上述这句话,并且基于联想集团三年研发投入累计337.58亿元,满足科创常规指标,得出结论:科创属性不应成为联想集团在科创板上市的拦路虎。
然而,舆情的兴奋点,依旧为研发占比不足3%这样的数字。
占比不足3%,但每年研发投入超100亿,这两个数字该如何决定联想集团的科创属性?亦或者,谁才能真正代表科技联想的形象?
联想集团的研发占比究竟该怎样计算?
根据招股书披露,各报告期内,联想集团研发投入分别为102.03亿元、115.17亿元、120.38亿元。研发投入占各期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98%、3.27%、2.92%。
而科创板要求,企业近3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要达5%以上,或近3年研发投入累计过6000万元。满足两个标准之一,即有可能登陆科创板。
但显然舆情并没有太重视“满足两个标准之一”这句话。于是形成的逻辑链条是:联想集团中止科创板IPO,是因为研发占比不足3%达不到科创板上市要求,进而产生的认知是,联想集团科创属性不强。
事实并非如此。
根据公开资料,联想集团2020/21财年实现营收4116.2亿元。其中,以个人电脑和智能设备、智能手机为核心业务线,在2020-2021年财年的收入占比为89.58%;其中个人电脑和智能设备(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平板电脑及智能设备)占比为79.87%。
但招股书显示,联想集团在研项目中,没有与主航道业务相关的PC芯片及处理器、显示屏、内存及存储器等项目,而招股书显示的15项研发项目为超智能电脑、AR、5G/4G手机、折叠屏技术、人工智能平台、边缘计算平台、5G网络设备与云基础设施等。
如果将这部分在研项目从联想集团中单独拆解出来看,它的研发投入占比就会不太一样。2020年研发投入为120.38亿元,而这部分业务2020年的营收,应该是总营收减去PC业务营收,即428.9亿元。由此计算,研发投入占比为28%。
或者,28%这才是衡量联想集团科创属性的真实研发投入占比。因为观察当前科创板上市的许多企业,绝大多数企业将研发投入用于了主营业务,于是才有了近3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要达5%以上的科创上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