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7年,卡地亚诞生于巴黎,1848年,上海诞生了老凤祥。虽然与珠宝品牌中的“顶流”近乎同时出生,但两者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大革命后到拿破仑时期,法国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巴黎是王公贵族云集之地,法国的奢侈品牌慢慢崛起。法国的服装行业勃兴带动着珠宝、配饰品牌的崛起。搭着行业的春风、艺术的滋养、资本主义发展下的财富丰盈、社会的稳定,以卡地亚为首的法国珠宝品牌开启了百年的繁荣。
 
诞生于中国的老凤祥,有不输卡地亚的文化底气。
 
旧上海有着“远东第一大都会”和“东方巴黎”的称号,其繁荣程度冠于亚洲,自清末后一直是中国金融和经济中心。无数的超级富豪聚集在这里,十里洋行的纸醉金迷处处可见。
 
凤祥银楼的故事也产生于此。
 
 
 
1
 
凤祥银楼:繁华戛然而止
 
中国古代皇室的奢侈生活,在古人的文学作品以及艺术绘画中可见,这种奢侈享乐之风,在民国时期还有流传。清朝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上海南市大东门“凤祥银楼”落成。初创时期,凤祥银楼主要卖金簪、镶玉簪、项链、扣花等金质饰品,因成色足赤,精镶细嵌,生意日渐红火。
 
1919年30岁的费祖寿从父亲费汝明手中接掌凤祥银楼,凤祥银楼遇到了它生命历程中的第一位“大人物”。
 
接管银楼后,费祖寿精于产品,诚于服务,使凤祥银楼在精致金银、朱翠、钻石、饰品领域闻名遐迩。凤祥银楼仅金项链一项,就有锉平链、铰棒链、竹节链、如意链等十余种,“风采牡丹”、“鸳鸯戏荷”等小巧玲珑的饰件,在名流圈中相当风靡,甚至针对不同季节,也有不同花式的饰品,它还为一些顶级名媛打造量身定制款产品,虏获了一众贵妇。
 
1931年,凤祥银楼接到了一个“神奇”的订单,这个订单将它送上了行业龙头的宝座。这一年上海滩大亨杜月笙家族祠堂落成,杜月笙向银楼定制中型水缸尺寸的银鼎礼器。当时上海各银楼对如此大型的银器都望而却步,凤祥银楼却出色地完成了要求。它借此一举超过杨庆和、裘天宝等著名老店,成为当时上海滩最有名气的顶级银楼。
 
凤祥银楼成为上海九大银楼之首,日销售黄金千两,库存黄金数以万计。其生产的精致首饰、珠宝装饰、把玩器皿等产品,甚至受到过宋美龄、章士钊的青睐。凤祥银楼分号越开越多。
 
但生意再好也难逃社会动荡。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凤祥银楼迎来了命运的转折。民众颠沛流离、社会动荡下,奢侈品的消费急转直下。
 
1945年,连年的战争让银楼行业动荡不安,眼看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又发起内战。庞大的军费开支造成巨大财政赤字。为了弥补亏空,国民党开始疯狂印钱,市场愈发萧条。1947年,国民党宣布实施经济紧急措施,中央银行既不配售黄金,又加以硬性限价,大批银楼被迫关门歇业,老凤祥就在其列。
 
2
 
浴火重生又再次跌落
 
1949年建国之后,国家层面提倡勤俭节约,社会层面则运动不断,奢华和高雅之风不再,富有阶层也消失了,但老凤祥却意外有了重生之机。
 
1951年,在陈毅市长的关怀下,中国人民银行出资15万折实单位(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保值计价单位),购买了南京东路432号老凤祥银楼整幢大楼的固定资产。1952年,南京东路的老凤祥银楼重新开业,更名为“国营上海金银饰品店”(下文称老凤祥)。

dawei

【声明】:嘉兴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