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化进程上面,快手在加速。
9月29日,继快手高级副总裁严强宣布将离开快手之后,快手宣布了组织架构调整的消息。这是快手成立以来所进行的最大规模的一次组织架构变动。这次调整,距离上次取消、拆分严强所负责的增长部,仅过去了两个月。
调整的主要内容,众多媒体已有归纳,总结为一句话即是,改职能式架构为事业部制架构。调整后,快手有了电商、商业化、国际化、游戏四大事业部,王剑伟、笑古、马宏彬等高管各司其职。
放眼互联网圈层,组织迭代的目的往往是为了提升效率,以更好地应对快速发展的需要及更为激烈的竞争。以腾讯为例,在2011年推出微信、视频等新业务,且在当年大量入股各行业领先公司如艺龙、开心网、易迅后,次年5月即进行了过去7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组织架构调整,由业务系统制(BUs)改为事业群制(BGs),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成立了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以应对正在兴起的移动浪潮。这意味着公司的业务在变大,同时对新市场充满了勃勃野心。
快手此番变阵也可看出类似端倪。新增的四大事业部,均为快手开始展现“狼性”后不断发力的业务,其中电商及商业化是当前首要创收部门,国际化更是一项已准备10亿美金(据晚点报道)准备大干的业务。或可言之,快手看见了风暴,且准备迅猛投入其中。
一种猜测是,快手在各业务上加速的根源,来自其上市后徘徊不去的用户增长焦虑,以及友商抖音的压力。
蒸发万亿市值,跌超80%,股价不断下跌,这是2021年上半年围绕快手资本市场表现的几个关键词。8月6日,在快手股价不断创下新低之际,快手官方订阅号也不再坐得住,以一首摇滚歌曲为题,发了篇输出长期主义价值观的内容。截至海克财经本文发稿,快手市值仅剩3516亿港币,较最高值1.738万亿港币跌去79.8%。
现实问题摆在面前,快手向电商、国际化等业务要增长,是否为打破当前市场低迷的最优解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