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2021年北京微电子国际研讨会暨IC WORLD大会正式召开。大会将持续22-24日三天,大会旨在聚焦产业发展的痛点、堵点和关键点,凝聚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团体力量,汇集国际国内的行业龙头和企业精英,全面构建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集成电路产业生态高地。
今(22)日下午,北京大学微纳电子研究院院长,微纳电子学系主任、教授蔡一茂分享了EDA技术的发展以及学术界针对EDA领域的研究现状。
蔡一茂指出,我国EDA的发展历史是非常曲折缓慢的。从时间节点上来看,1987年巴黎统委会对我国实行禁运,国外EDA工具无法进入中国;1993年打破了封锁,北大王阳元院士担任ICCAD委员会主任,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初出国产EDA工具熊猫系统。
“众所周知,往往在中国取得突破时,美国或者相关国家就会有所动作,1994年巴统取消了对中国的禁运,所以在1994年到2008年中国EDA由于没有受到足够的支持等因素陷入低谷,虽然有一些突破,但在形成产业方面进展非常缓慢。”蔡一茂说到。
2009年,受到集成电路发展潮流的推动,中国EDA再度启航,开始逐步成立华大九天等国产DEA企业。与此同时,十二五、十三五的科技部和基金委已经开始逐步对项目进行支持。时间来到2019年,国内高校和EDA企业已经得到蓬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