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首次登录,Clubhouse全球爆火
要论带货,没人比得上马斯克。
1月31日,马斯克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条推文,他将于北京时间2月1日的下午两点在Clubhouse创建聊天室,名为「Elon Musk on Good Time」。
作为特斯拉的CEO、新晋世界首富,马斯克的号召力可不一般。
在此之前,很多人不知道这世上还有Clubhouse这么个APP,在此之后,千万网友在网上跪求Clubhouse的邀请码。
Clubhouse是一个音频社交软件,2020年4月份才上线,目前尚处于需要邀请码才能注册的内测阶段,正因如此,才“一码难求”。
在Clubhouse上,用户之间可以互相关注,但是却不能互相私信,如果一定要交个朋友,两个人可以“开房”语音聊天,其他人也可以进来旁听甚至举手连麦。对于网友们来说,能与马斯克近距离“开房”聊天,确实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2月1日当天,马斯克还没进入聊天室,5000位吃瓜群众就已经把聊天室的位置抢光了(人数上限是5000),马斯克本尊差点都挤不进去。
这还只是“前菜”,更夸张的还在后头。
有人见机做起了邀请码生意——10美金3个邀请码,在 eBay,居然有人把邀请码炒到了 125 美金!
Clubhouse这把火还跨越太平洋,烧到了亚洲。
在闲鱼上,邀请码也卖出了150元到400元不等的高价。
在日本,Clubhouse已经窜到了APP Store总榜第一。
马斯克结束直播后,Clubhouse背后的技术服务商 Agora(声网)市值飙升,暴涨超44%,创下了每股 81.48 美元的历史新高。
就连不相关的ClubhouseMedia Group也跟着沾了大光,股价飙升超116%。
马斯克的这次带货,彻底带火了Clubhouse。
Clubhouse为什么会这么火?
Clubhouse火爆全球,马斯克当然有一定的功劳,但这个APP的本身也有可取之处。
先介绍一下Clubhouse的核心玩法:
管理员创建一个房间后,跟嘉宾一起聊天,房间里的听众旁听,如果听众想要发言或者提问,可以举手申请发言。
在这种核心玩法之下,Clubhouse又分化出了两类玩法:
一种是朋友之间的随意闲聊,像在咖啡馆或者俱乐部;
另一种类似于访谈节目,里面有正儿八经的主持人、嘉宾,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探讨,并且旁听的听众非常多。
其中,第一种玩法为人们的社交带来了全新体验。声音聊天这种“不见其人,但闻其声”的分享模式既降低了社交压力,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由于目前平台仍然采用邀请制,每个用户只有两个邀请名额,这使得Clubhouse仍处于“小而美”的阶段。
一方面,用户的相似度比较高,社交属性较强,可以在其中友好沟通;另一方面平台的内容质量都比较高,既有有趣的聊天室,也有可供学习和思考的聊天室,是一个开阔视野、消磨碎片时间的好选择。
而第二种玩法则是Clubhouse吸引用户、营销产品的关键。在早期运营时,众多硅谷创业家、投资人、名人在其中创建聊天室,例如风投界的“大神”级机构A16Z的联合创始人Marc Andreessen、知名天使投资人Sriram Krishnan……他们带动了众多网友的入驻。
巴菲特将人们的这种心理称为「大象聚首」,这些人之所以愿意前来,是因为如果他们参与了大象聚首,那么就可以让他们确信自己也是一头大象。
在中国,则可以用一句谚语来形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上周末,Clubhouse的用户已经达到了500多万,马斯克直播后,Clubhouse 更是迎来了一轮新的用户增长高峰。
就在前几天,Clubhouse还迎来了新一轮融资,由知名风投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领投1亿美元,估值升至10亿美元。
Clubhouse的火爆能否在中国复制?
“看朋友圈里各家大厂产品经理的动态,年后预计会有5个以上的中国版Clubhouse上线。”Clubhouse爆火后,有博主调侃道。
那么,Clubhouse的火爆究竟能不能在国内复制?
首先,是资金上的问题。
Clubhouse在使用过程中,音质效果一直比较顺畅,主要是得益于背后的技术服务提供商——声网。
服务好,价格自然就贵。根据业内人士的计算,一个14人的聊天室,每分钟要花一毛钱来维护,一天就要花20元钱,按照Clubhouse目前500万的用户量计算,光是这笔钱,每天就要花100万元。
这烧钱速度,不比共享单车、社区团购慢。
其次,是内容上的问题。
聊天室的产品形态决定了它只有社交关系,没有内容,纯靠KOL站台,运营的持续性很难得到保证。纵观我们现有的社交平台,无论是微博、微信、豆瓣、知乎,都有持续的内容产出。
当初,知乎做起来的时候,也是采用邀请制,请了很多名人站台,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平台靠问答沉淀了大量的优质内容,这些内容可以被二次消费,为平台提供发展动力。
Clubhouse的内容问题,或许可以靠录音功能来解决,但内容生产者能持续投入吗?
用户在录制内容时,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需要良好的嗓音条件,这些都没有文字直接输出来得方便。
最后,是合规性的问题。
事实上,国内的语音社交产品不在少数,Soul、吱呀、寻欢-轻语等APP就是前车之鉴。用户们游走在灰色地带,以聊天的名义进行黄色交易,平台中的“磕X”“X车”“磕XX”等字眼,便是提供涉黄语音服务的暗号。
一方面,平台在技术上难以及时、准确识别违法违规的语音信息;另一方面,网络聊天属于个人隐私,难以进行有效监管。
聊天室虽然给用户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发言空间,但自由的边界要如何控制仍是一大难题。
上述问题同样是海外版Clubhouse的待解难题。
或许,在讨论Clubhouse的火爆能否在中国复制之前,还要先问一个问题,Clubhouse在美国等海外市场又能火爆多久?
倘若Clubhouse的火爆只是马斯克效应下的昙花一现,我们倒也不必指望再造一个语音版的微信。
作者:周文君
文章来源:互联网前沿(ID:netqianyan),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Wc8v_sus0o7ChnuA9VQKd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