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协or抗争?跨境电商卖家 陷在知识产权“围猎”中

拨通了与周海(化名)的语音电话,他在电话那头一字一句地念:
 
“我们此次联系您是因为我们收到了权利所有者关于侵犯版权的以下举报。在Amazon.com上,卖家不得创建侵犯版权的商品信息或详情页面。”
 
周海是亚马逊平台上的一名跨境电商卖家,这是他收到的来自亚马逊公司通知邮件的第一句话。
 
邮件里有一个ASIN码,是被投诉侵权的产品的产品编号。
 
周海说,亚马逊ASIN码,是产品在上传提交、发布的时候,平台自动生成的一串数字。所有在亚马逊平台经销的商品都有一个唯一对应的10位数的ASIN编码,它就像人的身份证一样,是分辨、查找一款产品的精准凭证。
 
 
周海收到的亚马逊官方的邮件“机翻版”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收到这封邮件没多久,他店铺里对应的商品就被下架,商品的相关库存也进入了冷冻期。“最重要的是,店铺账户里所有的资金都被封了。”周海说。
 
众多依附于亚马逊的中国跨境电商卖家,因被指“滥用评论”,今年4月以来持续遭受封号潮。实际上,他们一直以来还要为店铺内特定商品突然被下架、账户被冻结而惶惶不安。(请点击《亚马逊“封号”余震:留下还是出走?数万跨境卖家绝处求生》)
 
这一次,是被举报“侵犯知识产权”。
 
中美多位律师向《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表示,从已接触的涉及中国跨境电商案件来看,“存在大量不侵权的案例”,“一些原告提起了包括完全无辜的被告在内的诉讼”。
 
据了解,大多数情况下,原告为了迅速解封账户,不会选择应诉。他们听取周边人的建议,经引荐找到位于国内的和解公司,交一笔和解费用,渡过难关。
 
这几年,张宁目睹了太多这样隐忍的跨境商家。很多美国知识产权律师对此跃跃欲试,“他们觉得能赢,而且帮助到这些卖家,戳穿‘骗局’,非常光荣。但反而是很多商家对不能保证100%胜诉非常忐忑,所以这些律师其实接不到案子。因为大家(中国商家)几乎都选择了和解。”张宁说。她是美国律所Intelink Law Group P.C.合伙人。

dawei

【声明】:嘉兴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