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尽头未必是铁岭,但互联网的尽头一定是实业。
关关难过,关关还得过。
又到销售旺季,江苏如皋的李网开始发愁,代理蒙牛10多年,生意越来越大,不愁卖货,就愁手头资金不足,无法周转。
按照往年的套路,此时,他要把自己县城的房子抵押,坐飞机去某银行总部借贷,来回机票5000-6000,不仅审核手续严苛,房产抵押值也大大缩水,到账资金不能解决旺季的缺口,他只能抱着“聊胜于无”的心态安慰自己。
可今年,李网足不出户,没抵押房产,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从网商银行拿到100万元额度,足够支撑整个旺季的买卖。
没错,经销商的生意,关键就在全款进货、销货缓慢的时间差,痛在资金积重难返,美在资金能融通流转。
今年初,这类“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的要求,就被写入高层工作报告。
其用意非常明确:
把商业世界比作人,金融就是“血液”。而总数占比约90%的中小企业,贡献大量GDP和就业,需要金融血液,才能生存。但中小企业里,90%以上得不到银行支持,这与其贡献明显倒挂,它们的融资难、融资贵,亟需转变。
同时,蒙牛、海尔等品牌也指望新模式能解决他们的“陈年顽疾”:比如,大经销商之外,中小经销商也能拿到借贷;品牌商无须为供应商、经销商担保等等……减轻几十年来的包袱和成本。
如今到了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爆发,这类实业的痛,终于可以被科技治愈。
“海量信息可以多维度交叉验证,可以在科技的能力之下被识别和分析,主体信用与债项信用再平衡,机构、借款人因为相知,所以信任,因为信任,所以简单。”网商银行董事长金晓龙解释说。
比如蒙牛2万家经销商、130万家零售门店,接入网商银行后,像李网这样的“老伙伴”80%获得经营性借贷,弥补了流动资金不足。
蒙牛调查显示,未使用过融资的经销商,销售额比去年增长10%,使用上述融资的经销商,销售额的增长则达到22%。高下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