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而言,智慧出行仍有巨大潜力等待释放。
借助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出行领域已经进行多轮变革,但智慧出行的终点是重塑人们的出行生态,就目前而言,智慧出行仍有巨大潜力有待释放。
10月12日,在由东莞市人民政府、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与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主办的2021中国智造业年会暨半导体产业峰会上,多位与会人士认为,虽然智慧出行已成为大势所趋,并越来越紧密地与人们生活的各个部分融合,但是智慧出行的各种业务模式未来都将更加环保、节能、高效。
高德地图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主任苏岳龙表示,在数字化新基建的大潮之下,智慧交通已逐步成为中国交通领域深化改革和顺应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抓手。
国家在交通运输新基建顶层设计中明确指出,先进信息技术深度赋能交通基础设施,精准感知、精确分析、精细管理和精心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成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有力支撑。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智慧交通行业市场规模为3022亿元,同比增速39.94%,预测2021年为3547亿元,而2025年将达到6948亿元。面对不确定的机会和挑战,智慧出行服务市场又该如何创新和突破?
换电破难题
尽管在公里成本方面,新能源车显示出优势,但相比于传统燃油车加油三分钟可以跑600公里,新能源汽车充电一小时仅能维持三四百公里的续航,能源补给效率偏低的问题也愈发突出。
“过去的油耗基本每公里要6毛钱,现在采用新能源车后,每公里成本在1.7毛钱。但是,充电有一个问题,就是司机要等一个小时,换电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曹操出行华南大区总经理陈佳表示。
协鑫能科移动能源公司总经理李玉军表示,自上个月起,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超过了17%,增量幅度就像S曲线,来到了爬坡阶段,增长速度会越来越快。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国内新能源汽车的能源补给效率是不能满足行业的快速增长。
2021年3月份,曹操出行推出了首款换电车型——枫叶80V,这款车型的综合工况续航里程达415公里,司机可以在60秒完成电池更换。
不过,对于行业来说,定制化的车型更需要掌握用户需求和心理。“这也是对我们的挑战,要知道三年之后的用户需要什么样的车。换电模式是破局点,我们率先采用换电模式进行改革,包括车电分离,换电效率提升。未来希望采用一些新的方式,假如电池所有权不在你,你使用付费就可以大大降低,用户的担忧就没有了。这个在未来车型上的布局是比较具备优势的。”陈佳进一步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