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娱乐小组关停」再创新战绩。豆瓣小组已经成为整治「饭圈」乱象行动的一个重要阵地,本次整治涉及六个小组的解散和关停,包括豆瓣茶水间、豆瓣橘组|青春有你等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小组,#如何看待豆瓣娱乐小组的「集体塌房」?#请在留言区留下你的看法。
"
作者 | 六一
9月30日,豆瓣官方账号豆嬷嬷发布了日志,为配合整治「饭圈」乱象,再次关停或解散部分娱乐小组。
打开豆嬷嬷的豆瓣主页,关于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处罚公告满满当当地像纪念品陈列在橱窗里。豆瓣的创始人阿北可能也没有预想到,当初「希望它以后是所有人手里的『豆瓣』」,现在怎么走向需要从某些人手里夺走的「穷途末路」。
阿北一直喜欢用「城市」的比喻来形容豆瓣,一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城市。
这座城市是中文世界里最完整的手边书影音资料库,以「兴趣和发现」为核心要素构建人与物与人的关系网络。但在2014年以前,它并不像现在这样复杂和繁华。它被区隔成了十几个独立的岛屿,豆瓣FM、豆瓣阅读等APP各自为战。
「区隔」是2014年以前豆瓣推崇的理念。阿北认为「不同兴趣的人群之间能够相互有区隔的时候,『热点』也才有意义。一个有多种多样人群的城市才是有活力的。这些人群之间,既需要方便地交流,也需要有效地区隔。」
但这样的设计却在无法舒适地跨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被区隔开来的应用留不住用户,阿北也开始意识到「不被打开的体验其实是最差的体验」。于是2014年下半年,豆瓣变了,对于「区隔」的推崇转向了「完整」。完整的个人兴趣被推到了豆瓣产品理念的中心,多种应用聚合在了一个APP之上。这座城市的居民成长得更加丰富立体,以趣缘为节点关联起来更多层次的强弱连接。
图片来源:豆瓣截图
但阿北没有预料到,多样性的活力会瓦解豆瓣的核心。通过书影音建立起边界的豆瓣迎来了新的居民,脱离书影音主题而建立的小组讨论逐渐成为了豆瓣重要的交流文化。
目前豆瓣小组包括了追剧、影视、读书、游戏、生活、人文等27个小组类别,讨论的主题从女性在学术界的生存境遇,到生活里的婆媳关系。其中嗅着八卦而来的娱乐小组更是牢牢拿捏住了豆瓣圈层化、集体讨论的特征,在平台边界上撕了一个大口子,如同汹涌的浪潮向着豆瓣袭去。
豆瓣娱乐小组关停,噤声的是到底是什么?豆瓣是否拥有真正的领土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