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教育走进课堂,擦出怎样的激情?

新华社杭州10月21日电(记者 朱涵)“太阳、月亮、地球正在用通讯器对话,月亮说,我们做好朋友吧。”按下通讯器上的开关,一颗红心出现在显示面板上。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小学人工智能示范教育基地的一堂《抗灾难星际通讯》实践课上,太炎小学三年级学生林溪晨和三名同学展示了他们的编程作品。
 
“电池?”“电池是有害垃圾。”“果壳?”“果壳是厨余垃圾。”……
 
另一间教室中,太炎小学三年级学生张煜晗为机器人写入宣传垃圾分类的程序,只要对着机器人大声说出不同垃圾,机器人就会通过语音识别和编程指令,回答出所对应的分类类别。
 
 
图为太炎小学三年级学生展示人工智能实践作品。(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经过一天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近90名来自太炎小学的同学已能使用可视化编程软件编写程序,让机器人“动”起来。人工智能专用教室外,还有宽敞的创客工坊、竞赛厅、直播室等,为学生提供人工智能科普、科学、科创主题的展示交流活动场所。
 
“编程、无人车、人脸识别这些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有意思。”林溪晨说。
 
人工智能教育,被称为“最美新基建”。杭州市余杭区将人工智能列入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并有意将人工智能教育下沉到基础教育,从中小学阶段开始培养“科创新一代”。为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余杭区教育局2020年启动了人工智能教育项目,创设了“标准校、中心校、基地校”三级运营体系,根据学校的实际需求和运营条件匹配不同的资源,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AI教育,也让有潜力的孩子能够脱颖而出。

dawei

【声明】:嘉兴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